Menu
微信APP成功经验分析

微信的历史转变过程如下: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版本发布,主要针对手机端移动社交。(微信正式发布,这一版的微信只能发送文本和照片,当时飞信已经实现了短信功能。)

2011年5月10日,微信2.0版本发布,新增语音对讲功能。(米聊实现这个功能比微信早了一个月)

2011年10月1日,微信3.0版本发布,新增“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使微信用户以每日10万左右的数字增长,陌陌在2011年6月发布了基于陌生人的社交。)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发布,新增朋友圈功能。(让微信从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向社交网络发展)

2013年8月5日,微信5.0版本发布,新增支付、公众号等功能。(2014年1月,无心插柳的“红包”功能却一炮而红,使得微信有能力与支付宝竞争)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商业体系形成)

2020年1月23日,微信支付开通帮助用户抗击疫情。(在2023年今天月活跃账户数已达13.089亿,在广泛的用户基础和社交网络,成为一款国家基础设施级别的软件)

以上大概就是微信的发展历史,假设:是否任意一家具有实力的软件公司踩在了微信发布这些功能的节点上,就能取得与微信类似的成功能呢?不一定能成功,原因有三。

其一:微信是基于QQ重构的聊天社交软件,在2011年的时候,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了1.4个亿,有超过98%以上其他软件的用户基础。

其二:腾讯于2014年获得支付牌照,腾讯财付通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之一,同期申请下来的有支付宝,京东等一流公司,支付牌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质,拥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可以提供在线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成为数字支付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这里让微信超过了95%的企业。

其三:商业体系,微信有了微信公众号之后,慢慢的从社交平台转变成内容创作平台,小程序的出现,慢慢形成商业体系。现在的其他电商软件也只能在阿里系和腾讯系中夹缝生存,因为快捷的第三方支付只有微信和支付宝,慢慢的把用户从app应用转到了小程序。